社区电商正走向冷静期,传统实体商超也有所回温。
近几年来,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,不断推动零售改革升级,支持实体零售发展。从近期宏观调控来看,基本都面向实体经济、中小企业和民生消费领域。随着社区电商监管趋严以及相关扶持政策陆续出台,传统实体零售特别是商超企业,未来仍大有可为。
早在2016年11月,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《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》,明确指出实体零售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,是引导生产、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,是繁荣市场、保障就业的重要渠道。
社区商业领域,今年7月20日,商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《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》,在推动零售多业态发展、规范社区电商的同时,也鼓励实体商超企业发展社区商业。
在联商网零售研究院院长孙裕隆看来,当下的监管趋紧、政策调控都是在进行线上线下零售的结构性再平衡与优化,也是回归以实体零售为主,多元零售并举的必然。
我们注意到,不少零售商超企业一季度业绩明显下滑,其认为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受到社区电商影响。实际上,两者之间绝非替代关系。随着政策监管不断加深,社区电商正在走向冷静期,由低价补贴、抢占市场向寻求精细化运作和盈利转变,成为零售多业态发展中的一份子。
进入二季度,不少商超企业迎来业绩转圜。如中百集团预计上半年业绩扭亏为盈,背后的原因一是政府政策扶持陆续到位,二是企业内部效率管理、数字化转型提升。
实际上,零售商超面临的传统问题主要集中在组织、经营和服务方面,但不少企业也通过新组织形式、创新经营机制、创新服务体验等构建起了企业核心竞争力。如围绕消费者运营,紧抓供应链能力,山东爱客多早在2019年便开展社区电商业务,用拼团模式抑制实体店客流下降,从而实现了业绩大幅回暖,构建起本地消费生态圈。
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认为,社区电商虽然在个别地区发展较快,分食了部分商超市场份额,但传统商超主要的问题是自身经营能力较弱。社区电商与实体商超不一定有太清晰的界 限,业态多元化是零售行业发展趋势。